Skip to content

暑假工和兼职

现在是 2024 年,而我那些兼职的回忆已经都是十多年前的了。这些经历在自己的过往人生中虽不算浓墨重彩,但却有笑有泪的发生过很多故事。所以决定给这些故事以及参与故事的朋友们留一篇文字。

我有四段印象深刻的兼职经历:

  • 2010 年高中毕业在建瓯曼哈特(类似肯德基)的店铺做汉堡,送餐
  • 2011 年高补毕业在福州豪森酒店当礼宾员
  • 2011 国庆在一家工厂流水线当打包员
  • 2011 - 2013 期间在中国移动当学生促销员

建瓯曼哈特

2010 年高考结束,成绩意料之内的不理想,所以我早就有了补习一年的心里准备。于是考试完就和李刚约定一起在建瓯找个暑假工,度过这个属于他人庆祝的暑假。

当时一起找工作的还有吴静,只是后来吴静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,我和李刚在曼哈特做汉堡。

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时骑着我那辆自行车载着李刚和吴静(自行车横梁坐着李刚,吴静坐在后座)我们仨风风火火的穿行在大街上。一时兴起,不顾旁人眼光的唱起了 《打工行》

那时候的我们是年轻的,热血的,哪怕吃苦,都是激昂的状态。

也是由于这段经历,我们仨的铁关系一直稳定到现在。就是那种你无需多言的老铁关系。

言归曼哈特,当时我和李刚在曼哈特,时薪低得可怕,具体我不记得了,总之是一小时低于 10 块,应该是 4.5 元一个小时。(不会超过)

不过当时的我们不在意这些,有个地方上班,暑假能继续留在建瓯就行了。

在曼哈特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做汉堡,炸鸡,炸薯条,烤翅什么的。(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还不喜欢去肯德基,因为觉得没有我自己做的好吃 ^_^ )。

我们当时偶尔犒劳自己的时候,也会凑单买一个。选最大块的鸡肉,用最干净的油锅,加最嫩的青菜,嗯...,味道真的很不错。

没什么客人的时候,经理就会安排我们去发传单,这是最不喜欢的部分。

不过也有美差,就是去送餐。一般距离较远的地方店里有个 3 块的摩的预算(打摩的过去,走回来)。我们都是选择自己骑车去送,这样偷偷摸摸的赚了 3 块钱打车费。

当时在汽车站附近的宾馆经常有人点外送的餐,我和李刚在后厨只要听到前台同事在接外送电话时,说出“时代宾馆”之类地址,就会相视一笑。因为送餐的机会来了,而且还可以赚 3 块外快。我们约定好每天轮流去送,同流合污。

怎么表达这 3 块钱的快乐呢,就是直到 14 年后的今天,此时的我在这写这些文字的时候,嘴角依然控制不住的上扬。

如果一天下来有赚到送餐的外快,我们下班回家的路上就会买一瓶冰镇红牛。这是那个夏天属于我们的快乐。

关于那段经历还有个细节值得说道,我们每天去吃午饭的餐馆,我和李刚一般都是只点 2 份青菜,然后配 2 大碗米饭。

我记得那家饭馆的醋溜土豆丝炒得特别好吃能下饭,那时候我们也算体力劳动,真的是每天对着 2 份青菜硬干两碗米饭下去。

那家老板也特别好,不会因为我们只点青菜而不悦,反而会给我们的分量多一些。

(工作后我有次回到建瓯,特意走到那个巷子去看看,想再去吃一顿醋溜土豆丝配米饭,可是那家饭店已经不在了。)

当时接触到的同事也非常友好,感觉说工友比较合适。大家都坦诚相待,是我正式工作之后不可能再遇到的那种真诚。

高中同学的名字我已经忘记差不多了,但是相处不到 2 个月的那些工友的名字我却张口就来:黄明文,李云琴,陈美玲,吴智斌、、 店长是任阳河吧?

美好的故事,都需要个大尾巴狼,这样才能激发小兔子们的团结激情,稳固革命友谊,所以大家当时都把店长当作共同的敌人。

现在想想,店长也不算坏人,他也有和大家一起开玩笑,聚餐。只是介于身份需要有点距离感吧。

当然对于当时的我们可不管那么多,你让我发传单,让我打扫卫生,那么你就是坏人。

说起那个店长,我还要感谢他让我认识了李克勤,有天我在午睡,被音乐吵醒了,但是并不气恼,因为感觉音乐很好听,是一首粤语歌。问了店长,他说是李克勤的《一生不变》。还给我推荐了宝丽金,说这个系列的都好听。

后来每次听到《一生不变》 我都仿佛自己睡在曼哈特那个二楼闷热的小房间。

这段暑假工非常充实,甚至我整个 8 月份一天都没休息。身体累但是不疲惫,睡一觉又精神抖擞。每天去上班,都是开开心心的,因为在后厨可以和大家一起聊天。前台的同事也经常忍不住,躲进来和我们聊天。

但是故事的结尾都是带点悲凉的,因为我开学离开之后,那边的同事也陆续离开了。再过一两年,曼哈特彻底倒闭了。店铺转让做其他生意了。

每次在建瓯路过曼哈特,我还会忍不住多看两眼,看看二楼的那个小房间的位置。

虽然现在和那些工友已经不联系了,但是这份感情一直都在,总希望哪天走在街上,抬头遇到一个人特别眼熟,然后喊住他,嘿,好久不见!

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很多同事没在

福州豪森酒店

那是 2011 年的暑假,复读一年的高考结束之后,很遗憾,它没有成为一个逆风翻盘的励志故事,而是符合事实的不声不响。

想着找份暑假工,赚点钱,去上大学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于是在考试后的几天,就和班上的一个同学(当时算有点共同兴趣爱好,喜欢折腾手机,那时候还是捣鼓塞班系统)一起前往福州,寻找暑假工。

为什么可以这么果敢?从来没出过远门,一切都是未知,就敢买上火车票去了。

因为吴静已经在福州上了一年大学了。我们约定好由她带着我们去找暑假工。我甚至连到福州当天的住宿问题都没有确定就去了。

很不幸,过程不顺利,我们坐着公交车奔走于吴静提前在网上了解的饭店位置,都不需要暑假工。

说个题外话:从建瓯到福州的跨越,对于当时的我,算是一点小小的震撼。当时觉得,哇,公交车好大,人人手里都拿着诺基亚。此时 iPhone 4 才刚推出不久,最流行的智能手机还是诺基亚。公交车上的我,一个小癖好就是观察所有乘客的手机型号。渴望着早点找个暑假工,赚钱买个手机。

找不到工作,天也要黑了,没办法,住旅店是不可能的,当时兜里就没几百块。于是和堂姐袁丹说了下情况,她热情的邀请我去她家暂住几天。我记得她家在福州火车站附近,我和同学一起搭乘公交车到某个站点等她,她出来接我们。算是帮我解决了非常大的困难,吃饭和住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确实是很窘迫的。所以时隔这么多年了,我依然挺感激的。

所幸在袁丹家住了几天后,吴静帮我们打听到了一家新开的酒店在招暑假工,我和同学一起过去面试,顺利找到工作了。

酒店当时的名称是 《福州豪森酒店》,现在好像是改名了。据说是某位地产老板开的,而我们的员工宿舍也安排在该地产的楼盘里。住宿条件很好,4 人间,有空调,不用交电费,所以如果是夜班回来,白天也可以很好的睡觉。印象中我那个房间当时是住了包括我 3 个人,我床铺下面的是一个日本餐厅的厨师,一个很憨厚老实的小哥,名字不记得了,但是我对他印象不错。我记得离开那边的时候他还礼貌的送我出小区。另外一个舍友是前台的接待小哥,沉默寡言,但是也不讨厌。总之当时的宿舍体验给我的感觉很好。

夸张点说,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了。因为酒店是新开的,一切都很豪华。我记得经理第一次带我们熟悉场地的时候,步入大厅的那一刻,有种摸不清方向的感觉,看得我晕头转向。当时的行政部门以及食堂等场所都是在地下楼层,也是第一次在地下空间的建筑里穿梭,只觉得新奇。但是又不想体现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,提起精神谨慎的跟着经理走着。

而且酒店的伙食还特别好,起码对于一个农村家庭长大的我来说。菜色多且量大管饱。还有各种水果酸奶等。总之感觉顿顿吃得都跟过节一样,唯一不爽的就是打菜的厨师。那种底层人看不起底层人的蔑视,那种同属底层但是他莫名有的傲慢,让我至今对后厨这类人群没有好感。(如果是前台那些漂亮小姐姐,打菜的就把好的东西多给她们,到我们的时候就爱答不理的随便应付。)好消息是菜实在多样,且我是从农村过来的,所以这略带瑕疵的跨越,我已经非常满足,每天吃饭都很享受。

工作内容就是当礼宾员,轮流站在大堂门口,给客人问好,或者带客人去办理入住。如果客人有行李,需要询问是否需要帮忙等等。还有一项工作是给接送顾客的专车记录公里数和油耗。

工作是三班倒,有夜班,夜班轻松一点,不用站门口,但是要擦拭行李车,用专门的洗涤剂和抹布清理干净。给对讲机等设备充电,把国旗降下来,然后由早班的同事去升国旗。(我当时就问过,为什么不一直挂着呢,每天升降一次感觉很浪费时间,没有人给你回答,一句,规定如此,照办就是。)

我们作为礼宾员有一点点小特权就是,我们是可以夸区域走动的,可以去大厅,中餐厅,西餐厅,住客楼层。而假如你只是中餐厅的服务员,那么你只能呆在中餐厅的区域。

当时在那边的暑假工挺多的,我们部门就有好几个,所以上班不算太累,大厅的站岗我们就轮流站 30 分钟,时间也算挺快过,休息的时候,我们就聚集在前台的后面有个办公室,大家都在那边聊天。酒店的前台都挺好看的,可能由于我们是学生的原因,她们也乐意和我们聊天。

有个大堂副理,人挺好的,不会像那些臭厨师一样。他挺乐意和我们平等交流。

我记得我的经理叫 sky,讲话含糊,舌头卷不直,我经常听不懂他说什么。好在我的将近两个月的上班期间,他基本不在。都是一个叫 kiven 的老员工带我们(挺烦人的一个人,属于那种内卷型的优秀员工吧)。嗯,我们被要求使用英文名相称,毕竟五星级嘛,洋气就对了。所以我的英文名 alan 就是在那时候取的。

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帮客人拉行李去入住,出手阔绰的客人会给个 10 块 20 块的小费。所以比较期待老外来入住,因为印象中老外给小费的概率大一点。

Can I help you (示意老外是否需要帮他拉行李)

this way please (带老外去指定的房间)

thank you (拿钱走人)

嗯,就这几句应付就行了。

关于小费我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是 50 块,一对男女半夜叫夜宵,厨房做好由我送上去(前面说过只有我们可以夸区域走动,其他部门的不行),送到之后那个男的给了我一张 50,激动得我走路差点蹦哒起来。

在酒店那种地方,江湖气会稍重一点。有几个司机是本地人,挺屌的,看不起我们这些礼宾员。(额... 坦白说我也不知道他的优越感是建立在什么地方,可能是他们穿白衬衫上班,而我们穿礼宾服吧,哈哈)

有客人需要用车,我需要去休息室叫他们出车,此时叫谁就会是一个问题,你喊到他,他会一脸不悦的说我刚才出过了,你喊别人。也有两个挺好相处的师傅,笑眯眯的,不会摆架子。所以我当时就不卑不亢的针对那个最屌的司机。只要是他出车,我必定详细登记公里数和油耗,让他没有便宜可以占。(因为有的时候出车公里数短,油耗基本不会变,司机可能私下收了客人的钱,然后不上报这个单子。出行记录是在礼宾部的表格里,我们也可以把这次的油耗算到下一个单子去)

还有一个腐败的地方就是由于酒店的一个奇葩规定: 司机去机场接客人,算 200 的费用。 但是从酒店送客人去机场,居然要收取来回的费用,400 块。我至今不知道这样的规定是如何制定出来的。所以如果有客人需要用酒店的车送去机场,花这个冤枉钱,我会和司机一起贪污 200 块,把送客人的订单写成接机(因为公里数和油耗是一样的)。

这样操作下来,成功打入了司机团队,大家对我都客气一点了,不会再用鼻孔看我了。至于那个最屌的司机,依然照旧,因为我也故意不和他交好。我清楚的知道,我只要和其他几位司机打好关系,他一个人,为难不了我。这就是江湖。

印象较深的事情还有一个就是和客人吵架,一个喝醉的客人,东倒西歪的走在大厅,我过去问他是否需要帮忙,他来了一句,滚! 我立刻回他,滚你妈逼!他还想起争执,被他同伴拦住了,然后给前台投诉,说我辱骂他云云。。

前台对于这种情况,自然见怪不怪,什么下三滥的人都见过。她首先喊我去休息室休息,不要在大厅被客人看到,然后去安抚客人。要知道,这是在五星级酒店,最讲究奴性服务的地方,辱骂客人,是一件很大的事情,但是我是暑假工啊各位,我怕啥? 所以我内心比较淡定,可以在休息室休息,不用站岗。前台经理处理完客人的事情,进来给我了解情况,然后说要写什么检讨什么的。(类似黄牌警告之类的?)总之就是走个流程,她们还安慰我不用担心什么的。说她们会处理。

这件事第二天就在接待部和礼宾部传开了,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大堂副理,人很好的那个,笑眯眯的给我说,alan,听说你骂了客人,我说是啊,他先骂我的。 然后副理就给我一个鼓励式的微笑,然后说了一句,我们的定价还是太低了,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来入住。

这件事我原本也以为是严重事情,可是却一点惩罚都没有,我觉得暑假工的因素最大。所以领导也不打算上纲上线的处理。口头意思的说一下就过了。

食堂印象、员工宿舍、对骂客人、和司机的江湖事件,工作内容,好像都回顾到了,毕竟时间久远,也只是零星的记忆拼凑起来。

其实当时在那边还有一件不能公开的秘密,就是一些客人会问是否有按摩小妹,为了避免网站被封,这件事还是点到为止吧。

这次暑假工的经历可以算是非常圆满,因为后期我在那边已经如鱼得水,不管是和司机,还是那些前台接待都相处的不错。以至我暑假工结束的时候,他们都表达了美好的祝愿(说了一些场面话,不过我很受用,因为我当时是个小小的暑假工)。

这就是漫长的人生路上一次短暂的相遇,接触了不少人,也经历过一些事,不说成长了多少,但是验证了一些丛林法则。

福州的夏天真的非常炎热,那种炎热,伴随着高考结束的特殊情绪,以及即将去新城市上大学的一些幻想,以及酒店打工所接触到的人与事,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,组成了一股特殊的记忆刻在脑海里。

碍于文笔表述的功底,转化率很低,因为我写了这些文字,但是感觉又没表达到位。也罢。 就当作给自己留念的吧,流水线的记叙文有便于后期回顾。

工厂流水线

2011 年大学的第一个国庆假期,由于感觉刚来厦门不久(似乎是九月开学?),不想也没必要回家。刚好之前去一起去福州的那个同学说他那边有联系到暑假工,问我要不要一起去。我莽闯的跟着去了。

我记得集合的时间是晚上,一辆破旧的面包车,满满当当的塞下了我们几个年轻小伙,往我们不熟悉的地方开去,大晚上的,车开了挺久,半路上我的心都悬起来了。不过看着身边这些都是一起来的同学,壮了一些胆量。所幸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,面包车在一个工厂里停下了,管事的人把大家带到一个空屋子,说反正天气热,大伙就地睡下吧。

真的是不把暑假工当人啊,没有床,甚至一张草席都没有。但是如此艰苦的环境,在面对这一群正值年轻的小伙,并没有呈现出多么苦情的氛围。毕竟对大家来说,这些都是短暂的,不到七天而已。所以一群人开开心心的简单整理了下卫生,就席地躺下了。

刚经历完军训,每个人都很黑

工作内容就是名副其实的流水线操作了,而且还是小作坊的流水线。我们负责把装好衣服的包装盒用胶带封上。(这样的工作,只要上一点机械化,完全可以替代掉人力)。工作内容可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,但是胜在新鲜啊!我们只是做几天,而且是和几个同学一起,也有玩趣的意味。如果这个当作正经工作,真的是人生无望。

工厂里面有正式工,大部分都是很本分的人,你只有在社会底层,才能接触到中国劳动人民的那种朴实的善良。我接触了几个那边的正式员工,我记得晚上下班还一起打过台球。有个别吊儿郎当的正式员工就很奇怪,他们作为正式员工看待我们这些兼职员工会有种傲慢,拜托啊兄弟,如果一定要傲慢,难道不是我对你们吗? excuse me ??

这份兼职很短暂,就是几天时间,想记录下来是因为好歹也算正儿八经的经历过流水线的工作。知道工厂里面打工是什么状态,接触到的人群大概是什么类型。

嗯,,就工作那么几天,我记得还有个工友在几个月后,还来学校找我玩过。

渐行渐远才是常态,所以我不会感伤大家最终没有联系,祝各自安好即可。

中国移动学生促销员

这是我经历时间最长的兼职工作了,在中国移动做校园促销。

这份经历应该算是大学生活最值得铭记的,因为经历的事情很多,收获的友谊很多。

我记得当初中国移动来校园做招聘的时候,还举办了挺隆重的面试流程,是那种开放式的面试形式,比如一个教室 30 人,按 6 个人分成 5 组。 然后大家得到一个开放性的题目,各自发挥,阐述观点等。然后考核人员就游走在大家旁边观察,决定谁被录用。

被录用之后,就会被分配到学姐学长的组里面去,因为她们更早加入,算是小组长。后期的培训和促销活动都有组长领队。

我被分配到了湘萍组,就是我学姐,我们组内有玉丽,黄总,凡吉,但是凡吉后期基本没有参与,所以提到湘萍组,我觉得应该就: 学姐、玉丽、我、黄总 4 个人比较贴切。

玉丽是一个积极份子,各种促销活动她的完成量都是最大的,我们组的成绩就靠她支撑了。

黄总是个装逼小王子,光说不做居多。嘴贱但是人不坏。也可能是没有变坏的条件。

学姐是我很尊重的一个人,从带队能力到个人修养都超过我对一个女性的期待。

所以我们组可能是当时那几个团队里面,最团结的。这个团队的存在已经远超兼职本身的意义。

我们经常一起在学校的双皮奶店铺聊天,那家双皮奶量大实惠,现在还挺怀念的。也经常一起在外面吃烧烤,烤鱼,而且玉丽的酒量还很不错,只有凡吉可以对付。

当时中国移动在很多院校都有这样的学生促销团队,所以每批新人都会接受一个比较规范的入职培训。入职培训特别有意思,大家去中国移动的杏林分公司一起听课做游戏。做游戏的居多,其实是为了破冰和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。

那时候的状态是很好的,大家是被选拔出来的,然后一群人凑在一起,组团队,喊口号,玩团体协作游戏。和之前那些兼职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

感谢黄正桥提供素材

经过培训之后,大家就开始上班了,我们会被安排到不同的营业厅,做些诸如充话费,查话费等这些边缘工作,是站在营业厅的那个机器旁边。帮用户操作。

也会被安排到一些与营业厅合作的供应商那边,帮他们推销手机,手机卡套餐等。

最有意思的是迎新促销,我们会去各个学校,推销移动卡,然后不同团队之间还有比赛。声势浩大,阵势不能输。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欺骗那些新生办套餐。也不能算骗吧?反正移动,联通,电信,你总要被一家坑,那不如给我坑。🐶

最超乎意料的体验是中国移动居然愿意花巨资让我们做素质拓展。所有费用由中国移动支付。有专车接送我们去漳州长泰某个基地,吃住全包,还有专业的教官带领我们做各种游戏和挑战。

什么空中跳跃,十几个人一起翻越一个高墙,类似种种游戏安排了两天一夜。第一天晚上还给大家来了一次心灵清洗,煽情的音乐,感人的旁白,大家围坐一圈,把你搞的非哭不可。

(我终于理解传销为什么能让很多人死心塌地,洗脑真的很可怕)

不过中国移动这个不算洗脑,就是让大家心情彻底放开,然后第二天尽情玩游戏。

遗憾的是那时候禁止携带手机,少数的几张照片应该是最后一天拍的,也是黄正桥(黄总是我们对他的戏称)提供的。

中国移动的兼职经历,真的非常棒,特别是在学姐的带领下,我们组内成员团结友爱,相互伤害,很有笑点。

这篇文字就当简单记录吧,因为湘萍组的故事,它没有结束,我相信若干年后,大家还会一起相聚。

当下玉丽的小孩要读幼儿园,我的小孩也不到两周岁,黄总还在为脱单犯愁,学姐已经淡出了大家的朋友圈。

大家都在各自奔忙,但是还是会相见的。